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目录导航 Directory
技术支持Article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点击次数:1495 更新时间:2011-03-31

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当外来的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就是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一定量的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如何使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呢?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立即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大多被分解为免疫碎片,再与巨噬细胞的mRNA结合形成复合体,从吞噬细胞内释放出来。这种被吞噬细胞处理过的抗原,刺激T细胞和B细胞,使它们大部分分别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浆母细胞,从而产生出更多的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一部分受抗原刺激后中途停止分化,而成为记忆细胞,这些记忆细胞在抗原刺激终止后数月甚至数年,还能与再次进入机体的相同抗原起继发性免疫反应。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便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再次接确同种抗原,可产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巨噬细胞武装因子和淋巴毒素等各种淋巴激活素,形成细胞免疫反应。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就增生分化成浆母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形成体液免疫反应。

当然,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机体免疫活性细胞起作用的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被机体代谢器官所排除。

抗原与淋巴细胞接触产生免疫反应的方式有多种:抗原可先与巨噬细胞作用,然后再传递给淋巴细胞,也可直接与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作用,发生免疫反应。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后,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的规律,即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经过一段潜伏期,然后抗体含量逐渐增多,达到高峰后,暂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后抗体含量又逐步下降,完成初次反应的阶段。当同样的抗原第二次再刺激机体后,抗体含量上升速度比初次反应速度快,并且峰值也较前次为高,高峰持续时间也较长,形成再次反应阶段。

如果在抗体含量为zui高时,一般情况就能得到价的抗血清,经过采血,如不注射同样抗原,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就会日渐下降,但是,如果动物休息相当长的时间,例如23个月后,再次注射同样的少量抗原,它的抗体含量会很快上升,能重新获得价抗血清。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与抗体的形成直接相关,因此,注意在抗原刺激下影响机体产生抗体的因素尤为重要。

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动物。免疫有物动物,年龄、体重和性别均要考虑。作为免疫用的动物年龄太小,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会影响抗体的形成;年龄太大因代谢机能衰弱,也会影响抗体的形成。因此,对于实验室常用的家兔选择兔龄为924个月,体重为22.5kg,耳朵大,静脉粗,无脚癣的健康雄性白兔。

采用合适抗原剂量。抗原剂量太大,会产生免疫麻痹;太小,会无法刺激机体反应,并且多次低剂量注射所造成的免疫麻痹,比一次大剂量所造成的免疫麻痹要严重得多,均不利于抗体的形成。对于抗原刺激B细胞的反应来说,要使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就必须注射合适的抗原剂量。

挑选合适的注射途径和部位。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肌肉、皮内、皮下、淋巴结、静脉、脚掌和腹腔内等。经常采用的有两种途径:一种肌肉注射,另一种是静脉注射,如果两种途径交替使用,那么应先静脉注射后肌肉注射,这样有利于机体产生价的抗体。对于某一途径,例如,肌肉注射时,常在不同肌肉部位进行多点注射,免疫效果也较好。采用什么途径注射,与抗原的性质有关,对于某些病毒例如芜菁花叶病毒,由于在纯化时加入了许多化学物质就不适宜静脉注射。另外,为了防止动物的注射点发火,一般每个注射点的剂量不应大于0.5ml.

辅之合适的佐剂。为了使抗原在机体内慢慢释放出来,延长抗原在机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使产生抗体的初次反应和再次反应结合在一起,常常在抗原中加入佐剂,并与抗原充分混合,一起注入动物体内。常用的佐剂有:福氏佐剂(Freund's adjuvant)和明矾佐剂。福氏佐剂由石蜡油和羊毛脂混合而成,它们的比例要按情况而定。福氏佐剂又分为*和非*两种。所谓*福氏佐剂就是在福氏佐剂中加入热灭活的分枝杆菌,例如卡介苗或酪酐菌等,否则,就是非*福氏佐剂。使用福氏佐剂时一定要使油包水的过程(即乳化)*,否则就不能起佐剂作用。明矾佐剂不好福氏佐剂常用,但当实验室缺乏羊毛脂,或者在加入某一病毒后佐剂难以乳化时,明矾佐剂也可以采用配方参阅附录)。用于人类的佐剂通常以抗原沉淀物的形式吸附在硫酸铝钾或氢氧化铝上,加入灭活的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来提高抗原的免疫性。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678号

Baidu
map